English

蛋糕是怎样做大的

看东阿阿胶集团依托社会科技资源创新
2001-03-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吴延华 我有话说

无论在全国阿胶生产厂家、全国中药行业,还是在山东省医药系统和聊城市市直工业的盘子中,东阿阿胶集团都称得上是个大蛋糕:他们的阿胶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不仅进入全国中药工业50强,而且名列十佳,去年实现利润超过了规模大于他们一倍甚至几倍而且过去利润一直比他们高得多的厂家,成为山东省医药行业和聊城市的第二利润大户。

1952年建厂的东阿阿胶集团真正起家仅有20多年的功夫。70年代中期之前,东阿阿胶的生产一直是手工操作,半年生产半年闲。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召唤使“东阿阿胶”人头一回触犯了阿胶生产工艺上的“天条”,他们花3年功夫,倾大半个家当,实现了蒸球加压化皮、蒸汽熬胶新工艺,劳动效率提高了20倍,原料能源消耗分别降低四成和六成。但随即,初尝甜头的他们感到了人才缺乏的困扰。因为企业地处偏僻,加上计划经济时期分配政策僵化,高级专业人才请不来留不住。

可贵的是他们没有以此作为停止技术创新的理由,而是水路不能走旱路,把目光瞄准了社会科技资源:到高校科研院所借人才买技术,由企业出题目,出资金,对方出技术,协同攻关。于是青岛化工学院的“外脑”借来了,空调制冷技术用上了,千年陈规被打破,在全国阿胶生产厂家中率先实现了常年生产;天津大学的技术嫁接用上了,实现了微波燥晾胶,生产周期缩短了20天,胶块卫生质量指标一次合格率达到100%。阿胶生产空调制冷、微机控制、激光喷码、离心分离、自动化等新工艺新技术,获得了2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15项国家专利,一直领导着阿胶生产技术的新潮流。如今制胶工人坐在中央控制室里电脑前,看看屏幕,敲敲键盘,优质半成品阿胶就生产出来了,一天的阿胶产量和比建厂初期一年的产量还多1.67倍,人均利税是70年代初期利税总额的5.8倍。

东阿阿胶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创新的思路越来越宽,从工艺技术创新拓展到产品研发创新,他们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先后研制成功16种国家级新药。其中,与第二军医大学联合研制的“止血复脉合剂”填补了国内治疗失血性休克急症的空白。

1995年,他们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基因工程开发项目———佳林豪(国际通用名称“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当时这个替代输血用于多种贫血治疗的高精尖产品仅有美、日、法几个发达国家生产,国内完全依赖高价进口。他们通过联合攻关不仅出色完成了这个国家科委圈定的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次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证验收,一次投料上罐成功无污染,一次通过产品合格检测,一次通过GMP认证的奇迹,而且还通过培训和攻关锻炼带出了自己的技术人员。

越做越巧,东阿阿胶人依托社会科技资源已从起初的买技术、买产品、联合攻关发展到在科研院所里安营扎寨,共建科研院所。他们分别与山东省医科院和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在上海和济南建立了上海阿华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山东阿华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别负责上游技术产品研发和产品中试和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与公司的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构成了完整的基因工程产业链。

东阿阿胶集团的实践成功地回答了创新主体怎么当的问题,为人才缺乏尤其是地处偏僻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条思路,也为科研机构进入经济主战场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公司董事长刘维志深有感触地说,社会科技资源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无价之宝,这一点恐怕国外投资者比我们看得更清楚,“入世”之后他们必然要拼命地和我们争夺科技资源,因此运营盘活社会科技资源是当前最紧迫而且又是最高效的资本运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